未知2025-09-09 16:41
秋风送爽,硕果盈枝。9月4日,在东阿县鱼山镇黄河岸边的新民黄金梨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片的梨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梨子压弯了枝头。果农们分工协作,分拣、套袋、过秤、装车,一连串动作娴熟利落,空气中弥漫的果香透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种的这个秋月梨品质出众,单果最大的能长到一斤多。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全程遵循绿色食品的种植标准,坚持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果子的糖分高,口感清脆,非常好吃。”东阿县新民黄金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怀民说。
新民黄金梨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资源,建成了300余亩标准化梨园,培育有秋月梨、黄金梨、丰水梨等优良品种。借助不同品种“错峰成熟”的优势,合作社的产果期从8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中旬。同时,合作社采用先进管理技术提升果品品质,所产梨子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今年梨的市场行情很不错,秋月梨前段时间地头收购价达4.8元一斤,丰水梨、黄金梨也能卖到3到3.5元一斤。现在订单不断,不仅供应本地商超,还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发展前景非常好。”贺怀民介绍。
新民梨子甜如蜜,沙窝苹果香满枝。走进鱼山镇沙窝村苹果种植基地,饱满圆润的苹果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种植户王吉柱和大伙忙着修剪冗余枝条,细致做好苹果着色期的管护工作,全力冲刺即将到来的采收季。
“我种的品种是红富士,还有一个多月就上市了。成熟的红富士皮儿薄、糖分高、口感好,完全不愁销路。”王吉柱说。
沙窝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通过“建引领+农户参与”的模式,种植苹果80余亩,亩产值达1万余元。小苹果不仅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果”,苹果产业更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黄金路”。
特色农业的“丰收答卷”,为鱼山镇乡村发展厚植了底气,农文旅融合的“创新篇章”,更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拓越宽。近年来,鱼山镇立足“生态+文化”双重优势,以“鱼山梵韵七星诗章”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为抓手,深挖曹植文化、梵呗文化内涵,整合沿黄风光与民俗非遗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打造研学专线、举办文化节与采摘游等活动,引得周边县游客接踵而至,成功将“文化名片”转化为“产业名片”,让乡村旅游成为富民强村的新支点。
今年,东阿县锚定乡村振兴与黄河战略叠加机遇,以特色农业筑基石,以农文旅融合启新局,在优化产业生态中厚植发展优势,在释放内生动力中催熟富民硕果,为乡村全面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们将紧扣宜居、宜业、宜游目标,重点做好产业提质和文旅赋能文章。加大对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延伸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持续挖掘曹植文化、梵呗文化内涵,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构建可观山水、可玩非遗、可品文化、可购特产的乡村旅游新载体。此外,进一步织密群众利益联络网格,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享红利,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鱼山镇委副、镇长谷征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