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称为“亚洲先遣服”的发达,很多食物都依靠进口,但是有一个例外。
日本的谷物协会,从1971年开始,每一年都会更新发行一本《稻米的食味等级》,用来给日本的大米美味程度进行排名。
大米是稻谷经过多种工序制作之后制作出的食物,在种植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水稻的亩产量就十分重要了。
日本这个岛国,一共37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大部分都被山体覆盖,可以用来种植水稻的面积就更小了。
所以在日本60%的粮食依赖进口之外,大米是日本唯一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粮食了。
在上世纪60年代时,日本大米的亩产量就可以达到530斤,进入了2000年之后,亩产量再次提升,亩产量达到了700斤。
东京的超市中,一袋4斤的大米可卖到60元人民币,比之前每袋要贵了十几块。
同时,日本的超市还对大米进行限购,甚至有些超市中的货架上已经没有大米可以出售。
其实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日本大米的产量比往年都要少一些,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去年夏天日本的气温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新高,这让很多大米出现了减产的情况。
日农业部的部长对于米荒也有新解释,今年到日旅游的海外游客也有爆发性的增长。
游客们的食物首选也是日料,日料的大部分又和大米挂钩,对于日本的大米消耗也不少。
日本政府想要通过减产大米,用更多的耕地来种植大豆、小麦等这些进口量最大的粮食,所以不再对种植水稻的农户进行补贴。
至于到底原因如何,说法层出不穷,但有一个事实是板上钉钉的,日本的老百姓快吃不上大米了。
日本水稻一年一熟,9月将要开始有新的大米上市,或许就是他们等待的时机吧。
黑龙江地处东北,我国常年种植水稻的地区集中在华南和华北,南边的种子在黑土地上难以保证同样的稳定高产。
日本的气候与黑龙江接近,日常的光照条件差别并不大,加上日本的水稻亩产量确实很高。
在早期开发黑龙江的水稻种植业时,曾经引进过一些先进的日本水稻种植技术和种子。
但是粮食这种大事,总不能依靠引进品种,于是国内的科研院人员更加大了对种子的培育和研究。
经过多年的挑选与培育终于挑选出了更加适合黑土地的水稻种子——“龙粳31”。
因为日本水稻种子的稻瘟病,黑龙江地区有的田地甚至出现了绝产的情况,这让龙粳31进入了农民们的视线年时,黑龙江的水稻种植有一半都选的日本种子,不过10年的时间,如今已经无法在黑龙江看到日本水稻的身影。
日本的种子最多亩产量可以达到700公斤,而龙粳31亩产量可以突破800公斤。
2023年,黑龙江的大米产量达到了2440万吨,已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
日本因为耕种地形比较复杂,水稻生长的环境大部分都是碎片形式存在,与我国的梯田比较相似。
日本采用的小型农用设备,在1975年进行了小型机械化的推进,这才让日本收割水稻比较高效。
我国黑龙江的机械化种植除了插秧收割之外,连日常的检测都可以做到实时查看最新数据反馈。
如今通过小小的一个屏幕,除了可以查看到土地的肥沃程度,还可以分析推不同土地所需要的水肥和农药用量。
机械化种植不是农业发展重点,数字化的过程带给农民的便捷,不只是看起来高大上,是实打实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