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夕,正在清华大学参加军训的何苡旭给高中班主任楚加凯发了条祝福信息,开头写道:“师恩重如山,学生不敢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深知自己高考能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老师们的栽培和鼓励。
成绩的背后,是内江市广大教师立足岗位职责,兢兢业业、默默奉献、辛勤灌溉的结果,也是内江市多年来深入实施“学在内江”品牌战略,着力打造成渝发展主轴教育高地的成效展现。
以“改革提质年”为中心,今年,内江市深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能力素质提升、教师队伍管理、服务教育人才”四大工程,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建设。
7月2日,在内江市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再次成为话题之一,会议提出,要坚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工作。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内江就将“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培训,并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收看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直以来,内江市教育和体育局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招聘引进、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人才项目申报等“第一标准”,进一步树牢教师师德师风意识。
的“四有”好老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更要有过硬的本领。近年来,内江市着力构建“点、线、面”三层教师培养体系,推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在个人评选上,注重师德师风、教学实绩,积极推进教师评优评先,进一步增强“头雁”示范引领效应;在分批学上,骨干教师参加国省级培训,着力打造名师名校长队伍;在全面发展上,推动教师进修校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与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全员培训质量。
下午3点,正是上课时间,阳光洒在内江二中的教学楼上,整洁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抬头聆听。
程梅是内江二中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也是内江市程梅德育(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从教25年,她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目前,我领衔的内江市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已有18名成员,涵盖班主任、政教主任等。”程梅说,自2023年授牌以来,工作室通过开展系列教学教研、主题研讨活动,加大成员的研修力度,正在打造具有示范性的研究型、专家型团队,探索新时期班主任队伍培养新路子。
在班级管理方面,内江六中高中物理教师楚加凯也是深有心得。以何苡旭为代表,他带领的2024届应届班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
自2009年大学毕业踏上三尺讲台那刻,楚加凯就以“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句古话来鞭策自己。作为科任教师,他积极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学生思维训练。作为班主任教师,他注重班风学风建设,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楚加凯的努力也得到了的认可,工作15年,他先后荣获四川省“四有”好老师、内江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内江六中,像楚加凯这样的优秀骨干教师,不仅仅在教学中表现出色,还积极响应学校“青蓝工程”号召,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90后数学教师周丹就是一名“受益人”。2020年,周丹作为“甜城英才”引进内江,入职内江六中高新校区。短短4年时间,她得以迅速成长,离不开师父陈宏的帮助。“只要师父有课我没课时,我都会去听他讲课,课后也会相互交流。”言传身教中,周丹精准把握知识重难点,也得了教学方法,她的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爱戴。
以程梅、楚加凯、周丹为代表的内江老中青三代教育人,在这方热土接力耕耘,薪火相传,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
这个新学期,隆昌市双凤镇双凤初级中学的达州籍教师桂红利,将住进学校为她准备的周转房。为了给外地籍在隆昌无住房的教师解决住房问题,今年,隆昌市改建52套周转房,还添置了电热水器、洗衣机等生活设备设施,给予了新教师“家”的温暖。
近年来,隆昌市教体局全面实施“安心、缘心、沁心、凝心、暖心”五大工程,慰问优秀教师、贫困教师;开展教职工韵律操比赛,包端午粽、吃中秋饼,为单身青年教师举办交友联谊活动,为退休教师举办荣休仪式。一系列的举措,让老师们感受到来自的关心关怀。
爱是双向奔赴,在资中县,正是这份来自的暖心关爱,让乡村教师甘愿扎根基层,为孩子提灯引路。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杨晓君就是其中一员,在发轮镇配龙学校任教33年,她无怨无悔。
回首过往,杨晓君感慨道,资中县不断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她和同事们不仅可以享受农村学校的补贴政策,在职称评定上还具有城区教师“羡慕不已”的优势。此外,每当新老师来学校,校领导就像对亲人一样,带领他们入住周转房,帮忙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这些都让老师们很感动。
更令杨晓君欣喜的是,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33年来,学校从漏风的土墙变成了崭新的楼房,教室里安装了节能灯,更换了新课桌,就连电子白板都迭代升级了好几代,教师办公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当下,新学期已正式开启,老师们怀揣着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对学生的美好期许,再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闪闪发光,照亮着孩子们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