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在影片三十分钟处,李红的第一次出走,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用1分钟多的篇幅,把出走的决心拍得荡气回肠。
此时,李红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到右。这符合人类的用眼惯。通常情况下,从左到右在传达一种积极情绪。
从左到右的运动轨迹是在告诉观众,出走是李红深思熟虑的选择,尽管她目前还没解决出走后去哪里的问题。
李红骑着单车,像飞一样离开原生家庭,此时新年将近,沿途还有连绵不绝的鞭炮声。乍一看,这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即将奔向新生活。
然而,此时李红的运动方向是从右到左,传达的是一种“逆向”、“对抗”的观感。
那么,这里隐藏的真相是,李红就像从洛阳逃到长安的红拂,不过是从一个让她窒息的地方转逃到另一个让她窒息的地方。
80年代,李红骑单车的运动方向是从右到左,和2018年李红出走时,坐公交车时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到右,不同方向,意味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
公交车段落还有个精彩细节:李红刚上公交车时,全景景别的公交车,运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李红依旧有出走的行动了,从左到右走也彰显了她的决心。公交车为何从右向左行驶?
请注意,李红准备上公交车和在公交车找座位时,镜头中出现的乘客绝大多数年轻女性(只有一个没有闯入画面中心的男性),结合公交车从右向左的运动方向,它在暗示,公交车上的女性和当年骑自行车去宿舍的李红一样,正在经历相似的命运。
后来,当公交车只剩李红一名乘客后,片中用一个拉镜头,公交车的运动方向也从左到右了。
李红出走的这段戏,没有一句台词,然而,它却能让人感受到李红的决绝(配乐也加强了这层情绪)。
《出走的决心》凭借过硬的口碑,走出一条低开高走的票房曲线,这是好作品胜利。
让人惊叹的是,它用十二天拿到过亿票房。对商业大片来说,这个成绩不值一提。但对于小成本剧情片,算是大回报的典范了。
在影视行业不太景气的今天,如果能多出现这种低风险高回报的作品,对电影行业来说是好事。
《出走的决心》的过亿票房➕不俗口碑,证明它确实打动了相当多的观众——不可否认,很多男性观众对它并不满意。
这部电影对伦理关系的探讨是很尖锐的,旧式的家庭伦理关系如男人是一家之主,已经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了。
李红的出走,远离的不是家庭,而是让人窒息的家庭,她逃离的不是婚姻,而是让人不适的夫妻关系,她的出走不是拒绝亲密关系,而是旧式家庭那种只有关系无法亲密的伦理范式。
在进宿舍前,片中还有个全景镜头,楼下的男人,沐浴着阳光给花浇水,楼下的女人,在阴影处洗衣晾晒。
一百年前,娜拉逃离,一百年后,李红出走。娜拉逃离后,大概率还要回去,因为她没有解决生计问题。李红出走后,很难再回去,因为网络给了她赚钱糊口的机会。
姜武饰演的孙大勇,有传统男人以为常的大男子主义,明事理是他用来律人而非律己的法宝。
孙大勇没有意识到,时代不同了,他那种明事理的大男子主义,不再适用于当下,于是,呈现出刻舟求剑式的荒唐。
孙晓雪去异地上学,孙大勇告诫她:好好做人,永远要夹着尾巴做人,然后给女儿买橘子。
这大概率用的是朱自清《背影》的典故。书中有“你在此地不要动,我去给你买橘子”的句子,后来经过网络发酵,成为“我要给你当爹”的委婉表达。
放在片中,橘子传达的意思是,孙大勇给女儿的告诫,自以为是浓浓的父爱,在孙晓雪心中,这是一种让人厌烦的爹味。
孙晓雪的感情线,也代表主创的乐观,徐晓阳比孙大勇的男性魅力明显提高了。孩子闹着让孙晓雪去玩滑梯,徐晓阳主动说,“爸爸带你去。”
影片中有个有趣的细节,李红想要养花,孙大勇觉得浪费钱,一直反对。后来,孙大勇给主任送礼,主动给兰花浇水被主任骂了一通。
中国是一个假定了人人都有权威的社会。关键是看在什么场合,如何界定。梁漱溟则更为形象地指出:“中国人原来个个都是顺民,同时亦个个都是皇帝。”
关于这一点,片中也说得很明白,“你在外面当孙子,你回家就把我当孙子是吗?
价值观的配速总是弱于时代的发展,我们做时代新人,就不要用旧时的价值观套用自己的生活。
《出走的决心》或许会让很多男性观众感到不适,但它依旧是2024年最值得一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