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竹旅游资源富集,有级、省级风景名胜34处,已建成竹旅游景区17个。
蜀南竹海是全国最美“十大森林”中唯一以竹林为主要景观的竹类风景名胜区,也是级旅游度假区。7万余亩翠竹覆盖了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被誉为竹的海洋、翠竹天下。
其主要建设宜宾市文化馆、市博物馆、竹博物馆、竹里商街、大师工作室、竹文化主题酒店以及配套景观,旨在打造成以竹文化为主、4A旅游景区标准的竹生态公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独具影响力的竹文化、竹生态、竹景观、竹旅游、竹产业的生态展示景区。
全岛栽植竹类植物400余种,包含宜宾本地常见的楠竹、水竹、撑绿竹等,还有来自缅甸的巨龙竹、非洲的酒竹、日本的红竹等珍稀品种。长江竹岛上的环岛道路、空中栈道、偶住亭、奇竹园,每一处都能让你感受到长江文化与竹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宜宾多个区县都规划实施了“竹文旅”项目。翠屏区高桥竹村、南溪区大庙村雷公山、兴文县僰王山最美竹林风景线……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景区配套,这些项目都离不开“竹”这个主题。
宜宾是“川南竹产业集群”核心区域。当前,宜宾竹资源生态效益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效益。近年来,宜宾各县(区)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竹产业,屏山县、筠连县、珙县大力发展高山竹笋产业;南溪区、江安县大力发展竹浆纸及竹纤维产业;翠屏区、长宁县、高县、兴文县打造竹林风景线,并大力发展“以竹代塑”等。2022年全市竹林面积333.92万亩,创建四川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4个、现代竹产业基地26个,共有竹类加工企业408家。
作为竹资源大市、中国酒都,宜宾创新推出宜宾竹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1至7月,宜宾竹酒销售产值达4600万元,走俏于广东、浙江、陕西等地区,预计到今年底产值有望突破7000万元。
长宁县双河竹食品产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9家,其中8家正式投产,创造就业岗位1200余个。长宁县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已初步建成全省唯一的竹食品产业专业园区。未来,园区还将围绕竹资源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逐步形成集竹食品加工、竹食品交易、竹食品技术研发及其他竹类加工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发展功能区和川滇黔竹笋加工一体化集散地,助力宜宾竹产业发展。
在兴文县,率先发出倡议,号召全县所有宾馆酒店、餐饮服务单位使用竹制品,此举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以竹代塑”宣传氛围。该县还建起了全国首家“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搭建了竹代塑产业研发与交流、竹日用品采购与合作平台,为全市推进“以竹代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确实,江安竹簧工艺早已名声在外,它是四川省地方传统竹雕工艺品之一,是江安竹工艺的总称,是宜宾市乃至四川省的竹文化显著符号。
2008年,江安竹簧被列入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9年江安竹簧技艺体验基地入选首批四川省非遗项目体验基地;2022年,江安竹簧成功入选四川非遗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长宁一年四季产竹,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竹文化与饮食文化完美结合,推出了声名远扬的全竹宴。作为川南地区独具地方风味的名特菜肴,长宁全竹宴因其悠久的制作技艺而闻名,属于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现为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全竹宴共计有十多个大类100多个菜品,每一道菜都与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又叫“熊猫大餐”。从竹的根菌,到竹笋、竹竿,再到竹的枝叶的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全竹宴的各个大类又有许多的烹饪方法,根据厨师的技艺和消费者需求,可烧、炖、炒、烤、蒸、煲、烩、凉拌等,素雅醇香脆嫩,让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