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2025-09-06 20:28
武昌古城墙下,凌霄花开成瀑;中南路至中北路,197株“百日红”紫薇点燃都市热情;武昌江滩,株山木香开出“红色花瀑”。随着“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的持续深入,武昌区的街头巷尾随着季节的更替,而花期绵长。
武昌街角绿地的拓展使得绿意更加绵延,四季花开的美景已从“邂逅惊喜”转变为“常赏之景”,将城市环线装扮成“路净、景美、花常开”的“花都”。
在中山路武昌火车站地下通道两侧及东湖路水果湖隧道围墙,橙红色的凌霄花正沿着藤蔓肆意绽放,喇叭状花朵如倒挂的灯笼,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作为武昌“绣美花路”的标志性景观,凌霄花花期从6月持续至11月,盛花期更是形成“空中花瀑”的壮观景象。
“凌霄花不仅是景观,更是古城文化的载体。”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凌霄花虽然不像路面花卉般精心养护,但是在景观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东湖路水果湖隧道两侧以“四季有花”为设计理念,采用“空中-地面”协同养护模式:藤蔓层选种适应性强的凌霄花,地被层搭配超级海棠、天竺葵等时令花卉,土壤微调为龟背形地形确保光照均匀。每年3月,养护人员还会对藤蔓进行专业修剪、施肥,让这道“空中花瀑”从“墙角野花”升级为古城最亮眼的“垂直绿化名片”。
市民李女士说,每天上下班开车经过水果湖隧道时,望着那橙红色的花朵,感觉疲惫减轻了许多。
沿中南路至中北路的紫薇景观大道(洪山广场地下通道两侧)前行,197株川红紫薇正值盛花期,玫红色花球缀满枝头,为现代都市注入了一抹自然的暖意。“紫薇因其花期长达6至10月,素有‘百日红’的美誉,所以打造‘紫薇景观路’能让市民在季节变换中仍然能欣赏到持久美景。”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绿化队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武汉著名的“紫薇特色景观路”,紫薇花期能持续到10月,让市民在街头邂逅一份持久的浪漫。
“这条路盛开的紫薇,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便生活再忙,也不要忘记发现身边的美好。”一位在临江大道近二七长江大桥的路段骑行的市民,看到沿途紫薇花竞相绽放,不禁感慨万千。
今年盛夏,持续的高温天气下,为确保紫薇花盛放,武昌区城管执法局采用“抗旱养护”技术,为每株紫薇配备50升滴灌袋,通过细管缓慢渗透水分,实现了“一树一袋,一天一灌”的精细化灌溉。首轮花期结束后,工作人员集中修剪残花,促发新枝,确保国庆前后紫薇能二次绽放。从“一季花”到“四季景”的转变,背后凝聚了园林工作者们的精细化管理与辛勤付出。
沿临江大道近二七长江大桥路段继续前行,与紫薇的玫红热情相呼应,栾树正迎来盛花期。金黄色的圆锥花序如串串风铃般缀满枝头,在江风的摇曳中洒下斑驳光影,为这条临江道路披上“金色霓裳”。作为道路绿化中的特色景观带,栾树不仅以“夏赏黄花、秋观红果”的独特魅力丰富了城市色彩,更成为连接长江生态与都市生活的“自然纽带”。
“栾树适应性强、树形舒展,花谢后结出的红褐色果实形似小灯笼,能从秋季挂至初冬,实现‘一花一果’的四季景观延续。”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绿化队工作人员介绍,选择栾树作为行道树,正是看中其抗寒抗旱和耐贫瘠的同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以往总觉得江景是‘静态’的,如今栾树花开,金黄随着江风飘动,仿佛整条路都焕发了生机。”摄影爱好者陈先生,每次经过都会驻足“打卡”,镜头中的栾树花与二七长江大桥相映成趣,“刚柔并济”。这才是古城应有的风貌——自然与生活,原本就该如此贴近。
“选对季节,一进门就是花海。”常来江滩散步的居民欣喜地说道。武昌江滩五期从闸口到岗亭,2000余株山木香沿隔离网筑成“红色花瀑”,阳光下如锦缎倾泻;天使广场一级平台,20000余株月季绽放粉笑,三角梅则用“比心”造型向每位游客致意。
这片“四季有花”的生态花园,正成为长江之滨的新地标。春季,近百株桃花与梅花在草坡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粉白花瓣低语春日脚步;夏季,生态水溪旁紫色鸢尾与粉色荷花交相呼应,蓝紫与粉白的色彩碰撞唤醒自然感知;秋季,6000平方米粉黛乱子草与二七长江大桥赴约“粉色浪漫”,1000平方米蜀葵和6000平方米秋英花次第铺展,三条花带如绚丽画卷缓缓展开。与汽渡码头的白塔相映成趣,绿草坡铺就的“阳光海”景致,随手一拍便是花境与江景交相辉映的绝美大片。
花海绽放离不开水务部门的“生态智慧”:生态水溪加装推流泵实现活水循环,带走杂质且不影响植物根系;硬质驳岸铺满铜钱草,通过根系吸收污染物净化水体。花卉养护团队采用“循环修剪法”,每周养护、每月剪残花,确保“月月有花看,季季有花拍”,以立体花境编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图景。
自“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以来,武昌区持续通过拓展街角绿地、提升立体绿化、打造生态景观等一系列举措,已在城市环线成功构建起“点上有景、线上有花、面上有绿”的生态格局。不仅让市民推窗即可见绿、出门便能入园,更成为武昌区对“诗意栖居”理念的生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