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2025-04-06 03:18
清晨,集装箱里的灯光缓缓亮起,模拟着大自然中的晨曦,微风轻拂。一排排种植架上的水培生菜,在人工温光照耀下,开始新一轮的光合作用。在远离南方的城市里,解晓巍通过数据监控,见证了这些生菜的生长尺寸超出预期。他心中窃喜,因为他们的集装箱“植物工厂”正在按部就班地运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农业新态势。这不是科幻小说的场景,而是2024年“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的现场。
这一场精彩纷呈的农业盛会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参赛队伍在规定的预算内,将固定尺寸的集装箱改造成“新农田”,并设计出生菜的智慧种植方案。在经过一轮激烈的初赛后,最终六支队伍进入了决赛。在160多天的不懈努力后,比赛结果也在2024年12月27日揭晓:中国农业大学的赛博农人队凭借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智能调控,成就了惊人的0.33千克/平方米/天的生菜生产效率,与日本企业的顶尖水平不相上下。
除了冠军,上海农科院团队获得了二等奖以及“最佳风味奖”,他们在42立方米的空间中实现了300公斤生菜的惊人产量,且品质出众。而解晓巍带领的“叶菜侠队”,更是因为种出重达460克的“菜王”获得了“最高单株重量奖”。如评委所言,植物工厂的技术创新正展现出农业未来的无限可能,并可能成为相关产业投资的转折点。
这是“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第四年,继续将目光聚焦于现代农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探索怎样在完全可控的环境中高效种植作物。六支参赛队伍在过去五个多月内,积极而紧迫地展开了种植比拼。每个集装箱都仿佛装载着一片科技感,成为新农业探索的“实验田”。
赛博农人队通过将冷源接入系统与冷凝水回收技术结合,采用了创新的多源节能调控系统。这个系统能通过环境温度自动启停,减少了多达56%的空调日能耗,实现了产量与能耗之间的完美平衡,让人们对植物工厂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与此相比,上海农科院队的设计理念则重在光照与栽培架的创新。通过可移动的垂直栽培架,他们确保生菜在有限的高度内拥有最佳的生长空间,带来了300公斤的超越预期产量,而独特的灯光系统则精准满足了生菜不同的生长需求。叶菜侠队则更注重人文关怀,通过精细设计提升植物的生长环境,让每一棵生菜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新,不仅提高了产量,也让参赛队伍在口感上显现差异化,这一切让评审团队意想不到。“一场关于生菜的味觉之旅,不同的土壤和光照条件,创造出不同的口感,让我大开眼界。”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比赛的参与者均是充满活力的“新农人”,他们往往来自于多元化的专业背景。这种跨界合作的模式,让农业这一传统领域焕发出新的生机。比如,室墨司源队中,有能源、建筑、园艺设计及市场营销等学科的参赛者,推动了想象力的无限延伸。
这种新形态的合作,使得团队能够在问题解决上融汇贯通,打破了农业的传统壁垒。例如,叶菜侠队的成员中,不乏计算机与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员,而解晓巍的音乐背景也为团队注入了不同寻常的创意。他们以全新的视野来审视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展现出未来农业的多样化与创新潜力。
然而,科技成果的落地并非易事。熊元科分享了自己的团队在项目落地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尽管在理念上他们构想美好,但缺乏经验导致方案实施时出现问题。这一迹象显示,尽管植物工厂拥有潜在市场,但真正实现产业化仍需跨越重重障碍。
大赛评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指出,植物工厂是农业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该领域备受瞩目,真正的产业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他希望参赛团队们的创新成果能够为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参赛团队的创意已与市场接轨,许多科研成果正逐步进行市场推广与应用。叶菜侠团队的产品接到了多个咨询电话,正在考虑与餐饮企业合作,探索更多的商业化路径。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植物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未来城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植物工厂正在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正迎来新的改革机遇。集装箱种植技术足以满足世界各国日益增长的绿色食品需求,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集的。如果将这样的技术方案推广应用,将有望改变整个农业生态。
小小的集装箱里,承载的是未来农业的无限可能,以及“新农人”们对美好农业的追求与梦想。正如解晓巍所言:“植物工厂正在成为我们农业产业新的突破口,让更多人认识到未来的农业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未来的农业绝将以更加绿色、更高效、更智能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