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2025-01-10 21:13
我们每个人都是向老而生的。作为年轻人士,您是否憧憬过几十年后的晚年生活?作为退休一族,您是否觉得自己仍然年富力强?您又是如何定义“老年”这个概念的呢?
喜欢传统曲艺的朋友可能更熟悉,在京东大鼓、西河大鼓、河南坠子和二人台等曲艺形式当中都有一个曲目叫做《老来难》。以京东大鼓为例,里边有这样一段唱词:“耳聋说话得高声喊,经常打岔惹人烦。老眼昏花也看不见,鼻涕眼泪擦不完。老熟人走到近前把我喊,愣把李四当张三。到外边,青年人嫌我走路慢,说妨碍交通你躲一边……”这是传统上人们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或者叫刻板偏见。
对于这种刻板印象,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和老年病学专家莎拉巴伯在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当老人被看做是“有认知或躯体障碍的人群”,或老人自己认为这个年龄段可能存在认知或有躯体障碍的时候,那么他(她)表现出来的思维和行动能力会不由自主地低于他(她)本来实际具有的能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的诸多研究都探讨了这种影响机制。这种影响机制叫做“刻板印象威胁”。
这源于社会对“老年”这个概念的负面定位,以及老人自身基于这种负面定位而做出的自我心理暗示。莎拉·巴伯说:“如果老人爱忘事,那么他(她)可能会担心自己得了痴呆或正在向痴呆发展。而实际上这样会导致老人更爱忘事——惯性忘事。还有,老人常被刻板地认为动作慢、身体虚弱,如果老人把这种负面定位强加到自己身上,那么他(她)可能真的会出现行走缓慢或握力减弱的情况。这是基于实验发现的。”
莎拉·巴伯总结说,人们对衰老程度的自我评价非常关键。只要拥有积极的态度,那么就能延缓老化,降低老化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保持更好的记忆力、行动能力和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