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图片大全守护青山绿水 奏响生态乐章

未知2024-12-30 13:17

  傍晚时分的海南热带雨林公园五指山片区,山间云雾缭绕,满天霞光,格外美丽。

  在海南热带雨林公园五指山片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生仔细寻找藏在角落里的大型真菌,为海南热带雨林大型真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海南雨林自然音乐汇在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海南热带雨林公园吊罗山片区举行。图为童声合唱主题曲《家乡的歌》。

  琼岛腹地,林海莽莽,4269平方公里的海南热带雨林公园内,生命律动在奔腾,自然交响乐在奏响。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也是岛屿型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和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具有代表性和全球保护意义。

  2021年10月12日,海南热带雨林公园正式设立,成为我国首批5个公园之一,开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新篇章。

  三年来,海南将公园建设视为“国之大者”,将其列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12个先导项目之一,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公园管理,推进雨林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改善社区居民生活,开展各类科普宣教活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通体金黄,形如中国古代的金色酒樽,从枯枝腐叶里破土而出,像一盏盏“黄灯笼”。这是科研团队近期在海南热带雨林公园尖峰岭片区发现的新物种——金樽水玉杯。

  雨林里的“秘密”总是层出不穷,让无数人向往、亲近。当人们走进雨林,就犹如走入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的兔子洞,撞见一个充满探险和惊喜的世界。

  雨林是热闹的。海南湍蛙攀爬在河谷溪流旁的石壁上,发出“吱、吱、吱”连续鸣叫声,海南长臂猿攀吊在树杈上发出拖着悠长尾音的“呜”声,与虫吟、兽鸣混杂在一起,共同开启生机勃勃的一天。

  雨林是多彩的。三角状的枫香树树叶纷纷落下,从金黄到橘黄,再到火红;大果榕的树干上挂着一簇簇黄澄澄的果实,乌灵芝悄悄地从地上冒出了紫乌色的菌盖头,热带雨林,不止于青绿。

  万物生灵,在雨林里恣意生长。海南热带雨林公园的特色可概括为“四最一宝库”,“一塔一遗产”。

  “四最”,是指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在海南岛中南部山区,自低海拔至高海拔,分布着季雨林、低地雨林、山地雨林、热带云雾林等垂直明显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和旗舰物种上表现出较高完整性,热带自然生境维持极高原真性。

  “一宝库”,这里拥有全世界、中国和海南独有的动植物种类及种质基因库,构成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初步统计,有3653种野生维管植物,540种陆栖脊椎动物生活在这片雨林里。

  这里是海南岛的水塔,公园是全岛生态制高点,是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主要江河的发源地。茂密的热带雨林,形成重要的水源涵养库,以及重要的防风、防洪生态安全屏障。

  这里还是黎族同胞集中居住区,黎族同胞世代传承的黎锦、黎陶、黎歌黎舞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黎锦技艺进入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前,我省林业部门正在牵头申报“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早晨,海南长臂猿群穿梭在雨林中,迎着朝阳一起“合唱”,在树间觅食打闹。在多方努力下,这一全球极稀有的灵长类动物,如今种群逐渐增加,数量增至7群42只。

  海南长臂猿种群扩大,是海南热带雨林公园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之一。近年来,海南把热带雨林公园确定为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的6大标志性工程之首高位推动,积极探索建设公园模式,着力打造公园建设“海南样本”。

  体制是基石,海南热带雨林公园在建设之路上,探索出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公园体制建设成果:

  建立扁平化的公园管理体制——在省林业局加挂海南热带雨林公园管理局牌子,整合了原有20个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设立7个分局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公园二级管理机构,管理上更加顺畅高效。

  独创公园综合执法双重管理体制——由公园管理局牵头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公园区域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森林公安承担公园区域内的涉林执法工作,其余行政执法职责由属地市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

  建立社区协调管理机制——省级层面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公园社区协调省级委员会,由7个管理分局牵头成立各片区社区协调委员会,共同协调解决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问题。

  建立健全公园制度体系——出台《海南热带雨林公园条例(试行)》《海南热带雨林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规范,推动公园管理法治化、规范化。

  建立保护研究长效机制——设立海南公园研究院,以科研项目为导向,面向全球招募生物多样性领域顶尖人才,建立起汇集300多名国内外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多层次的全球智库。

  在海南热带雨林公园,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管理理念持续革新,创新探索正在持续进行中,直至将公园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天气转凉了,我们要抓紧修整大棚,开始种植红托竹荪了!”寒露时节已过,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村民符国华正在忙着人工修整菌菜轮作基地大棚,种植菌菇。

  4年前,符国华等118户村民从位于鹦哥岭腹地的南开乡原高峰村整村搬迁至牙叉镇附近,开启新生活。

  生态搬迁是海南热带雨林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标志性工程,海南于2019年启动公园生态搬迁计划,分两批对全省4个市县位于公园核心保护区内村庄进行整村易地搬迁。

  在推进公园核心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中,海南开创了农村集体土地与农垦农场国有土地等价置换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互促”的路径。

  “搬下山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符国华说,搬迁下来不仅住进了新居,还有人均补偿5亩可开胶的橡胶林,有关部门还引导村民一起建设菌菜轮作基地,在橡胶林下种植菌菇,村民的收入普遍比以前高许多。“一系列政策措施让大家都很安心,更重要的是青山绿水得到了保护。”

  当生态、生产与生活相遇,绿水青山“价几何”?该怎么“变现”?海南热带雨林公园以探索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模式来作答:

  开展公园范围内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成为全国首个发布GEP核算成果的公园。今年7月,海南热带雨林公园吊罗山片区金钟藤修复项目在海南林业碳超市小程序平台上线,探索热带雨林碳汇资源价值转化。

  合理规划建设公园周边入口社区、特色小镇,适度开展自然体验和游憩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动当地和周边居民共同参与公园保护管理和特许经营。如霸王岭片区的王下乡,当地村民依托公园生态资源和黎族特色文化吃上“旅游饭”,年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推进智慧公园建设,启动智慧雨林大数据平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等项目,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及科研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干扰,把更多的空间让给雨林,确保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园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加强科普教育,通过在公园周边学校设立自然教育学校、征集公园标志性内涵、新生猿婴姓名,开展“雨林与您”体验活动、研学活动,举办公园建设主题展等,多形式、多角度展现公园新风貌。

  截至今年4月,海南热带雨林公园共聘请1700余名生态护林员,其中本地居民1453人,他们成为保护、宣传热带雨林公园的前线队伍。海南热带雨林公园五指山分局水满管理站站长王道真说,除了日常巡护,他还负责给游客、学生科普宣教热带雨林知识,“科普热带雨林知识,让大家知晓雨林,爱护雨林,是我们的使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