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心村到“网红村”的宜宾高桥村样本,网红

未知2024-08-25 12:20

  高桥村,位于宜宾市宜长兴百里翠竹长廊,距李庄古镇景区约5公里,距宜宾城区约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该村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1673人,村支部现有员23人。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8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6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年户均增收5000元。从宜长路旁的集体经济空白村,到如今的“网红村”,高桥经验何以成功?

  回望从前,高桥村虽毗邻旅游要道,地处旅游古镇,却一直发展不起来;村民外出打工,撂下土地荒芜,守着致富路却受穷。如何破局?高桥村支部下定决心要改变。聚民心、集民智,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村企联动,尤其2019年确定以“中国李庄·竹村高桥”为发展路子,带领群众用好优势资源,打造特色竹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鼓起钱袋子,交出了一份集体经济节节高的“高桥答卷”。

  茂林深篁,蛙鸣蝉噪,绿油油的水稻,亭亭玉立的荷花,游人置身此地,深度体验着田园与诗意。

  这片藏在宜宾郊区的悠然竹山,就是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高桥村。近些年,高桥村围绕竹产业做文章,解决了低收入户的就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村民提供了更宽广的致富前景。

  “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还方便照顾老人,比起以往常年不在家的日子,现在真有了盼头。”高桥竹村景区餐厅的服务员李小兰感慨地说。

  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居家就业,说起这些变化,还得从高桥竹村支部的带头引领谈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一切问题都难以解决。近年来,高桥村大力推进“能人治村”,配强村支“两委”。选拔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人才担任村支书和村主任,精挑竹子种植和水产养殖等相关人才充实村“两委”班子。

  “按照‘政府引导、村社主导、群众参与’原则,高桥村充分发挥基层带头引领作用和集体经济市场法人作用,实行村和村集体经济负责人‘一肩挑’,创新‘基薪+绩效+集体经济创收’的薪酬制度,把和集体经济牢牢捆绑在一起,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的新火车头。”李庄镇委曾祥立说。

  “看到支部这么有力,我们发展的信心也坚定起来。”村民们信心满满,2016年,240户农户自发将土地集中入股成立盛桔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借助现代财政项目开挖起垄,栽植优质柑桔,新栽种苦竹、丛生竹等各类绿竹共计60余亩。随后,村里又先后创办了卉园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昌隆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桂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翠屏区李庄镇高桥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专合社和公司联动,充实集体经济钱袋子。

  支部建好了,村民发展的积极性也有了。如何用好本村资源,让村民的日子富起来、好起来,成为了萦绕在高桥村支部胡杨心中的疑问。

  “我们这里有山有水,自然条件优越,就是缺项目和理念。”胡杨回忆,2019年初,经过村集体讨论,决定围绕高桥村传统竹产业和柑橘产业做文章,筹集资金,引入企业,以市场资源撬动农村集体经济。说干就干,宜宾市三鼎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被引进建设高桥村竹特色村项目。

  问题随之而来,竹特色村该如何建?找专家咨询,一番咨询下来,理念有了,方向逐渐明确:第一产业以竹子、柑橘为主,继而发展竹编、竹工艺品、橘红等;第二产业是依托宜宾白酒、翠屏茶叶等拳头产品,结合竹编艺术包装成为极具特色的高桥竹村竹酒、竹茶等;再在一二产业的基础上,打造富有鲜明竹文化特色的乡村振兴传统村落,带动以竹特色田园餐饮、民宿、美学生活馆、亲子教育、青少年儿童户外研学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

  具体规划上,再请专家来讨论,大家觉得,竹特色村就要体现竹产业的特色。“我们规划建设竹基地、竹庭院、竹游道、竹建筑、竹工艺、竹加工、竹博览、竹文化、竹民宿、竹餐饮十个竹产业,要把高桥竹村建成农文旅融合的立体循环农业。”胡杨说。

  规划如何落地?建项目,得有资金。此时,村企联动的优势得以凸显。村集体出资源、出人力,企业出规划、出资本,投入1500万元完成高桥竹村第一期项目建设,建成雨霖亭、祝愿亭、飞跃亭、竹酒亭等多个纯竹结构建筑,高桥村迅速成为宜宾近郊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3年前村里没有一家农家乐,现在开办了20多家。”胡杨说,在度假村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当上老板,土特产成了抢手货。“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就卖出5000多块钱的土鸡、土鸭!”农民黄亚平乐呵呵地说。

  一子落满盘活。胡杨介绍,村企合作是为了互享资源,村集体入股与企业共同参与项目后期运营,形成运营公司“特色农产收入+旅游开发收入+文创衍生收入+运营管理收入+转包转租收入”和农民“租金保底+务工薪金+集体分红”获利机制。2019年,高桥竹村农民人均竹产业收入264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2020年预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

  “项目开园不是终点,我们要继续加大与村集体的深度合作,招引更多的企业共同入驻高桥竹村。”三鼎公司负责人陈兴伟介绍:“未来高桥村将把景区经济升级成文旅产业,除了打造精品民宿、文创IP等特色配套外,还要将文化历史与乡村生活体验融入进去,以村域整体打造乡村文旅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创业致富,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休闲体验。”

  高桥村以竹为名,竹自是其最亮眼的风景。高桥村民历来就种竹、用竹、制竹,如今高桥村更是将竹之优美渗透至一点一滴的生活中,让竹成为品牌,也让村民们共享旅游“钱景”。

  据胡杨介绍,目前高桥村已经种植了30多个竹品种,集观竹、赏竹、品竹为一体的竹特色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走入高桥竹村,就如同走入一幅鲜活生动的竹景画卷,满目皆绿,步步生情,这里已然成为周边旅游热门打卡地,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据了解,高桥村已有藤藤菜竹园餐厅、宜宾首个房车营地、竹文化特色主题民宿、竹创意花卉培训工作室、教育培训基地以及高桥竹村特色竹酒、竹茶、竹编和竹食品展示中心等业态;曾伟人竹建筑大师工作室、万登贵竹编大师工作室、杨剑涛竹创意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驻于此;高桥竹村竹编培训基地已对部分村民进行了竹编技能培训。“多数村民已经能够独立编织,今后将以点带面带动更多村民加入竹编产业。”胡杨说,通过大规模绿化行动及有计划的植竹工作,高桥村现已建成现代竹林基地3000余亩,占村种植业面积60%以上,2019年竹产业产值达160万元,占全村经济产值60%以上。

  有了好风景,不愁好“钱景”。今年暑假,宜宾首个树屋国际营落地高桥村,很多村民第一次见到了黑皮肤、卷头发的外国人,乐呵呵地笑了:“咱高桥村走向国际了,连外国人都吸引来了呢。”

  目前,高桥村已形成“春笋宴”“竹工艺DIY盛会”“竹编工艺大赛”等地方旅游品牌,向社会提供商学游、研学游、团建拓展、竹编体验、亲子采摘、阅读品茗、儿童游乐、住宿露营、餐饮休闲、垂钓健身等服务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预计年吸引游客25万人次以上、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带动核心区农户40余户约150余人就地发展、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

  特色就是竞争力,随着高桥村的打造,市级“文明村”、省级“四好村”、“最美竹林风景”等荣誉或美誉纷至沓来,高桥村依托竹产业和竹文化,打造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网红村”,“中国李庄·竹村高桥”让乡村人人向往、美丽处处绽放。(记者 陈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