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2024-09-28 13:43
“亩产1000公斤!”这是我国所有水稻育种家的梦想,这也是四川、广西、湖南、广东、江西、海南、福建等地育种家的梦想。
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这里是兴义万峰林,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不光是诗人、游客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同样也是一群水稻育种家培育超高产水稻梦想的地方。
9月19日,省农科院在兴义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再一次举行的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测产验收会上,在测产的8个品种中,湘两优145及越两优527分别以1042.65公斤、1017.91公斤的成绩再次验证了基地可以充分挖掘育种的超高产潜力达到稳产效果。
这个梦不难,因为在2014年,兴义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水稻超高产试验的第一年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梦有点难,难在如何够持续的做到超高产及稳产。
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作为栽培核心技术——“五·五”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它是为基地能够实现育种超高产和稳产强有力的保障。
“五·五”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在2007年为探索适合我省不同地区水稻高产形成的精确定量技术,该技术不断完善至今已近十个年头。
而在基地运用的“五·五”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则是通过创新并结合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形成的。
省农科院水稻所相关科研人员告诉记者,水稻的种植过程当中分为了旱育秧、移植大田及大田管理三个阶段。“五·五”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全程贯穿这三个阶段当中。
旱育秧阶段,在旱育秧移植大田前的3至5天,我们通常会为秧苗送嫁肥,这一步就好像结婚时要送嫁妆一样,目的就是为了秧苗能够更好地成长;同时,科研人员在不断的试验中还发现,秧苗在长出第5片叶子的时候移植大田的成长效果最佳。
移植大田阶段,我们对于插秧的窝距也做出了5寸精准地判断,相当于16.5厘米距离;同时,由于一株秧苗可以分蘖出很多麦穗,在插秧后的5天施分蘖肥可以让分蘖的更早进行,并且分蘖更多,从而有效提高产量。
大田管理阶段,水稻的生长和人的生长是一样的,需要摄入不同的营养物质,而肥料就是水稻的营养物质,我们研究发现,在肉眼可以看到节间拉长的时便运用50%的钾肥,而在谷子幼穗的时候则使用50%氮肥作穗肥。
此外,基地内所种稻田均除具有群体长势良好,后期转色好,群体库容量大,充实度好的特点之外,更显著的特点是,所有验收品种中,在保证每亩有效穗的前提下,结实率达到了90%以上。
试验的结果让到访的省内外30余名育种家格外兴奋,他们纷纷表示,以后还会把自己的可挖掘的超高产品种拿到基地来进行试验。
据介绍,兴义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是由省农科院与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共建而成,建设面积281亩。基地的建立为全国超高产栽培、科研展示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贵州水稻科研创新能力。
2016年,基地重点开展了杂交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调控、谢华安院士工作站项目、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和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的26个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面积150余亩。
截至目前,基地已有30余例水稻在此进行试验,在所测产的育种中均达到了超高产标准,其中达到1000公斤以上的品种有3个。(记者:曾帅 来源:贵州日报)